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心理资讯

什么是敲警钟效应?

发布时间:2025-05-01 00:35:28 作者:vcuk 点击:3949 【 字体:

在说服过程中,什敲信息可以通过引发人们的警钟恐惧情绪起作用,称为“敲警钟效应”或“唤起恐惧效应”。什敲心理学家贾尼斯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进行的警钟一次实验表明,引起不同程度恐惧的什敲材料最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这次实验中,警钟讲授者以注意口腔卫生、什敲养成刷牙习惯为内容,警钟在劝说中设计了重度、什敲中度、警钟轻度三种引起恐惧的什敲材料。在重度恐惧材料中,警钟主持人不仅极力强调牙病的什敲痛苦和对身体的危害,出示了齿槽溃烂的警钟彩色图片,并强烈暗示“如不刷牙,什敲你也会变成这样”;在中度恐惧材料中,除较平淡地陈述事实外,使用了黑白图片;而在轻度恐惧材料中,则使用了轻微牙病的X光片。结果是反常识的——轻度恐惧组的被试行为改变度远远超过高、中两个恐惧组的被试。后来,罗杰斯和梅伯恩提出,恐惧唤起是否有效地产生态度改变,取决于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三因素是事件的有害性、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处理的有效性。只有在让人们意识到威胁的严重性、可能性的同时,告诉他们一个解决的方法,那么唤起恐惧心理的信息才会更加有效。

  敲警钟效应的例子

(一)学校教育

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规范亦是如此,老师和家长应该利用实际的且有可能发生的不良结果来发挥“敲警钟效应”。例如,对于一个平时学习成绩稳定在一本线左右的高中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强调不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一方面会错失绝佳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会错失未来与更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和生活的机会。同时,创造机会参观其理想中的学府,共同探讨未来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同时给予适合他的提分路径和学习方法,而不是单纯性恐吓提醒,且不给予任何建设性意见,比如考不上大学人生就没有意义、学习是成功的唯一路径等违背现代教育观和成才观的说法。“敲警钟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需要教师把握一定的“度”,避免出现使用过度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的现象。

(二)婚恋家庭

要转化伴侣的身上一些不喜欢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利用“敲警钟效应”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例如,恋爱期的双方,一方如果经常“断联”,另一方也可以来一次时间不长的“失踪”,让伴侣知道“断联”对于你的伤害和对你们关系所造成的不可忽视的危害,并一起商量出合适的联系方式与时间。长久爱恋本身就是对于人性的挑战,适当唤醒失去爱人的恐惧,使伴侣平静、反思自己。在成功的婚姻中爱情、物质固然重要,而适当、有效的心理学技巧,更是恋爱和婚姻中的黏合剂,使爱情更加坚固、忠诚。但是,“敲警钟效应”并不是婚恋关系中解决问题的首选,不少问题还是可以通过充满温情的沟通来解决的,所以我们还是要优先使用

“好心情效应”。

(三)人际交往

有个段子,小伙子给老人让座,老人问:“小伙子多大了,结婚没?”

小伙子答道:“27了,还没结婚呢。”

老人讽刺道:“唉,27了哟,我儿子早换保时捷了,你还在一个人挤地铁,真可怜。”

小伙子反讽道:“我爸早开上他儿子给买的车了,您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要挤地铁,碰上心善的年轻人还能有人让个座,碰不到不得一路站着?真可怜。”

老人不再说话,周围人一笑而过。

人际交往的边界与原则因人而异,当感觉自己的边界与原则被对方有意无意地打破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敲警钟效应”来维护自己。我们要学会善意地提醒他人“此路不通”,让他们绕道行驶,过程中处理得当,反而会被别人欣赏和钦佩。人际交往中,当你以合理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时,大多数人都会尊重你的边界与原则。

(四)单位工作

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工作考核上都有一套严格的奖惩机制,惩罚不是目的,修正员工行为才是目的,本质上依旧是“敲警钟效应”。希望利用惩罚让员工意识到其行为对于公司和个人的危害,减少有害行为。例如,外卖行业刚刚在国内兴起时,外卖员供不应求,送餐准时度难以保证,送餐态度恶劣,客户投诉很多。通过罚款的惩罚方式常常引发集体罢工,导致平台运营困难。为了解决高投诉的问题,外卖平台不罚钱,而是停止外卖员接单,处罚写检讨。大多数外卖员写检讨还是很费时间的,而时间又和他们的工资息息相关,于是外卖员的工作态度逐渐产生了变化。这种惩罚方式变化引起的结果改善,揭示了行为的有害性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能够规范员工行为。由此可见,“警钟”的设置需要管理者慎重考虑,要结合实际情况,既不可惩罚过重,也不可轻轻放过,这样不仅达不到“敲警钟”的实际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敲警钟效应的启示

启示1:生活需要适度恐惧

当恐惧被唤起后,因为警觉和害怕,人的本性会让其作出避免所恐惧的事情发生的反应。自身的恐惧使其态度、行为朝着避免恐惧的方向发生改变,从而达到自身想要的结果。大部分情况下,引起恐惧心理的严重程度与是否进行态度改变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中等强度的恐惧心理最能引起态度改变,太低或太高都不能引起很好的态度改变。太低不会引起人们注意,太高会使人觉得不可信。

启示2:面对严重恐惧,需要指明出路

事件严重的危害性和发生的极大可能性有时会同时并存,这时给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极其重要。例如,艾滋病对健康危害严重,某些不健康的行为后感染可能性极大,因此广泛宣传防范措施让艾滋病得到了控制。当人们害怕的事情可以避免,人们往往愿意做出改变。但如果不给恐惧者“指明出路”,巨大的恐惧会吞噬他们,让他们困在无助的深井中,恐惧者甚至会因为太过恐惧而放弃自己。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面对女朋友常常发脾气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呢?以下是几点建议: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她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或身体状况而表现出易怒的情绪。通过细心沟通,关心她的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

什么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症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症有什么表现?
什么是睡眠障碍?睡眠是人脑活动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可引起各种精神症状及躯体衰弱,因此,生理性睡眠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常见的睡眠障碍有以下几种。1)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

女人对男人说不合适的意思

女人对男人说不合适的意思
当一段感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女人对男人说“我们不合适”,这往往是她们表达拒绝的一种方式。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说法并非简单的拒绝,而是暗示着其他含义。因此,男人需要学会读懂女人话语中的真实意图,以便更好地 ...

女生问吃饭了吗怎么幽默回复 吃饭了吗怎么接着聊天

女生问吃饭了吗怎么幽默回复 吃饭了吗怎么接着聊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女生问你“吃饭了吗?”这个简单的问题,如何用幽默的方式回答,并且能够顺利展开聊天呢?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有趣的回答和聊天话题。1. 幽默回答:“吃过了,现在正 ...

渣女的特点与显性表现

渣女的特点与显性表现
公主病患者这类女生常常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她们常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有人都应该为她服务。在与服务人员交流时,她们态度恶劣,经常挑剔并给出差评。如果你与她相处,开始她可能会 ...

行为心理学实验:怎么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

行为心理学实验:怎么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
恐惧,是一种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情绪的一种。通俗地讲,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不能摆脱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非常压抑和不自然的。千 ...

什么是医学心理学?

什么是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医学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很丰富。它主要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作用。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 ...

相亲需不需要表白?如何表白相亲对象?

相亲需不需要表白?如何表白相亲对象?
相亲是一种传统的婚恋方式,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爱情观念的改变和婚姻观念的多元化,相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那么,在相亲中还需要表白吗?如果需要,又该如何表白呢?1. 相亲是否需要表白相亲本身就是为了 ...

挽回技巧:挽回女友的六大高效挽回方法

挽回技巧:挽回女友的六大高效挽回方法
分手后想要挽回女朋友?挽回最忌胡思乱想,只按着自己的想法来,不顾对方的感受,自以为是对方会感动却让她觉得反感和厌烦。挽回切勿盲目行动,给想要挽回的你以下几点建议:方法一:正视分手的事实 不管你是 ...

女生拒绝你的暗示 女生说这4句话是在拒绝你

女生拒绝你的暗示 女生说这4句话是在拒绝你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困扰。特别是当我们对某个女生产生了好感,却不确定她是否对我们有同样的感觉。有时候,女生可能会通过一些话语来暗示她们对我们的拒绝。下面是四句常见的话语,如果女生说出这些 ...

框架效应名词解释,框架效应的经典例子和启示

框架效应名词解释,框架效应的经典例子和启示
框架效应是指对于同样的结果,用不同的语言方式加以表达,会影响人们决策判断的现象。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思维框架例子,假设一种疾病可能会造成600人死亡,为此提出了两种情景。情景一 ...

心理学名词解释:个案法

心理学名词解释:个案法
个案法又叫案例研究法。它是心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这个术语是从医学诊治病案和刑事侦破学中讲的刑事案例中借用来的。个案法是指搜集特定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如小组、班级等)各方面的客观情况,包括家庭情况 ...
返回顶部